日前,广西自然资源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构建园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实施差别化奖惩政策,促进工业、仓储物流用地利用效能提升,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方案》指出,力争3年时间内,完成对全区园区工业、仓储物流企业综合评价全覆盖,全面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按照“先限定区域再全面推广、先评价分类再综合施策”的思路,分阶段逐步开展。至2024年,常态化对全区工业、仓储物流企业实行企业综合评价,实施资源要素差异化政策。
《方案》明确了五项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组织开展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建立导向清晰、指标规范、权重合理、分类分档、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企业综合评价操作流程、工作指引、数据标准等规范。积极探索园区、区域、重点行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二是建立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探索“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在推动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信贷、科技、人力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指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加强企业分类精准指导,对评级较高企业在项目准入、奖优评先、试点示范项目申报、重点科技项目攻关、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评级较低企业加强履约监管,适当采取约束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甚至退出。支持依法依规采取协商收回、转让置换、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将“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与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相结合。评价结果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相结合,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支撑建设用地要素高效配置。三是推动产业和区域创新升级。基于园区、区域、重点行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数据,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集中资源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提高产业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经济优势和环境资源承载力,合理推进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探索实施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行动。探索开展分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行动,发布重点行业企业领跑者名单,树立先进典型,引导行业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加强技术、管理、制造方式、商业模式等创新,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建设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自治区、市、县(区)、园区四级联动的企业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归集税务、用地、用能、用水、用气、投资额度、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形成部门涉企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为开展企业综合评价工作及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信息化工具。
《方案》强调,建立自治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全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研究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研究制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配套政策,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加强数据统计和归集工作。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市、县对应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督促,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协调解决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