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在南宁召开全区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部署视频会,部署今年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厅总规划师钟德超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建军指出,2019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通过创新开展用地保障“四个一”行动、深化用地用矿“三级联审”、实施规划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整合、多验合一”改革、首创海砂开采“两权”联合出让、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改革矿业权出让收益缴纳方式等系列举措,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差距和面临的挑战,要充分认清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敢于直面当前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准确把握自然资源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促进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陈建军要求,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确保重大项目要素应保尽保。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统筹保障项目规划用地空间。各市县要稳妥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中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落实,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用地的合理规划空间。二是改进土地计划管理方式,统筹保障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近几年,自治区不断探索创新,试行用地指标核销制,并逐步扩大核销制范围。各市县要参照自治区的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切实做到把有限的用地计划指标用在本地区的重点项目上。三是强化矿产资源保障,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方式。各市县要充分利用好自治区赋予的矿业权出让、登记自主权权限,大力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聚集配置,加大砂石等矿产资源供给力度,砂石采矿权指标优先支持自治区重大项目。四是聚焦政策落实,实施灵活的土地供应政策。各市县要用好用活用足自治区出台的“优化土地要素保障20条”“工业用地弹性出让34条”“标准地”“点状供地”等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地。
陈建军要求,全系统上下要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创新要素保障方式方法。一要创新服务保障机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各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要切实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建立和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组建服务专班,实现从项目前期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到用地报批、批后供地,全流程跟踪、全过程管理。二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各市县要持续强化纵向、横向协调联动的机制,合力加快推进项目各项用地保障服务工作。决不允许因为沟通协调不畅、相互扯皮等主观问题,影响项目用地工作推进。三要多渠道补充耕地,统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各地要积极转变补充耕地方式,扩大补充耕地途径,拓宽补充耕地资金渠道,通过统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方式多途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四要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效率。厅近日印发了《重大项目“一放二提三优化”措施》,计划将自治区层面的用地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给各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市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加快推进实施规划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整合、多验合一”改革。五要用好用活国家和自治区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钟德超指出,针对疫情影响和当前形势,厅党组于4月7日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一放二提三优化”措施的通知》,明确将委托下放用地审查审批权,提高用地规划保障力度,提高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统筹调剂保障力度, 优化土地供给方式和来源,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方式,优化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一放二提三优化”》各项举措,对落地在本辖区的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密切跟踪、主动服务,紧盯全年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做好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工作。
厅机关各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在南宁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各地分会场参会。